宋艳芸
候选教师
辽宁省瓦房店市
基础信息
性别:
民族:
汉族
年龄:
38岁
教龄:
15年
学校:
复州城镇第一中心小学
职务:
大队辅导员、音乐教师
教师事迹

2010年从教至今,宋艳芸老师以音乐教师、非遗传承人双重身份扎根乡村美育。2013年宋老师创建东北大鼓兴趣小组,并跟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世芳老师学习复州大鼓,邀请非遗传承人到学校授课。同时宋老师利用午休、课间操时间辅导学生,让学生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目前,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忆真妃》等经典曲段,非遗薪火在校园生生不息。在宋老师和学生们的努力下,复州大鼓逐渐从学校走入大众视野。学校社团曾参与林卫视《天地长白》、大连台《欢乐大连行》等节目录制,2023年社团亮相CCTV-13《走进县城看发展》专题报道。


而作为音乐教师,宋老师身兼音乐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的职务,统领全校36个社团。


带领孩子送演出、进社区、上媒体,在闪光灯中一步步自信起来。学校的合唱社团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社团之一。在音乐社团和音乐课上,宋老师鼓励孩子们放声歌唱,没有束缚,尽情享受。宋老师说乡村美育不仅关乎艺术素养,更在塑造生命尊严,她愿以复州鼓点为舟,载着乡村孩子驶向更辽阔的艺术海洋。

按时间顺序显示
秦智斌:
与宋老师的缘分始于乡村教师计划活动,初遇时,她在“远芳”活动中担任主持,从容大方、热情洋溢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此后,在乡村教师计划的各个活动中,都能看到她忙碌而坚定的身影。每一次工作,她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担当。在与宋老师长期接触中,她身上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如温暖的阳光,感染着我。她心怀感恩,主动以自己的力量回馈,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希望与更多优秀教师携手同行、共同成长,这份懂得感恩、乐于奉献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尤为珍贵。时光飞逝,宋老师对乡村教育的热忱未曾有丝毫减退。她依旧日夜奔忙,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以执着与坚持,为乡村孩子点亮希望之灯,为乡村教育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她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育最温暖的光芒,也让我们坚信乡村教育的未来充满希望。
2025.06.18
李金彪:
致宋艳芸 初见芸的美,是24年7月火柴公益的上海暑期成长营,站在台上的芸是那么美,由里到外透出的自信、稳重,美。 成长营的学员来自全国各地,都是非常优秀的乡村教师,在那里我们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友谊,更收获了今生都无法忘却的火柴心,成为了永不毕业的一根小火柴。这一切离不开芸的辛勤付出,她是我们这一期的班主任,管理着我们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她的真心付出,美。 其实,这一次上海之行,还有一件让我终生无法忘却的事情,那就是我们几小个人陪芸在沪过生日,地点就在我们住的酒店旁边的一家小餐馆,他们都一样的欢乐着,快乐着,可我总觉得有一丝的伤感,不知为啥,也许芸也有吧,流下了泪,可我觉得,美。 毕业离别时我们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虽然我们相聚很短,却早已不舍分离。此时,芸在台上流着泪唱了一首离别的歌,美。 彳亍沪上行,戚戚离沪难。雨是离别的时候下的,不知是不是我们的离别让上苍伤了心,总之不忍离去,可我们总得分开,正如我们约定的那样,散作满天星,芸就是那样的“星”,美!
2025.06.18
陈敬:
她是仙一般的女子,热情似火,她用行动诠释自己对教育对学生的那份深沉的爱。初见她时是在湖南长沙评选马云乡村教师奖的时候,听着她的故事,我被一次次的震撼。她从小就有当乡村教师的梦想,她用自己的力量传承了复州东北大鼓的技艺,她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信仰。这些年她快速成长,她谦逊低调,是我们这一代年轻的乡村教师的榜样。
2025.06.17
马环环:
有幸与宋老师认识,被她身上的气质所吸引,在了解过程中,发现宋老师是非常优秀的音乐老师,对孩子和同事都是非常的温和。
2025.06.17
王春然:
初遇不曾见,一网而情真 24年初的一次机会,入选火柴训练营。由于赴沪尚早,大家先聚一群。 只是大家都是潜伏者,但心灵的雷达却总怀着期待。高天上流云,落地化甘霖。于是,潜伏的种子纷纷发芽。 我们先群内热身吧……大家都那么棒,都目不暇接了,期待见到你们。群里热闹起来了,你出言我划策……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初见沪上云,颖艳伴细心 7月21日营员们开启了向魔都进军之旅,若众云汇聚。 群里的爱心“导航”开启了。 乘2号线,到中山公园站下车。 上课的地点“兆丰广场6楼601室” 一切的繁杂无序,变得井然有条。大家终于见到那朵美丽轻盈的云。 七日沪上情,离别泪戚戚 上海的学习让大家体会到成长,而愈成长则愈觉亲密。云更是如此,她不仅牢记个人的喜好,还关心小组的状况,当然她也受到大家的宠爱,云的生日沪上过,泪珠儿不听话地淌下来。 终于骊歌响起,有首歌叫《如果云知道》。此时,歌里的云哭了,曲外的云也哭了。每当时间走一秒,每当思念过一秒,就像枷锁,紧紧捆住,无处可逃。云的泪真的变成了淋漓的雨。 我们终于还是分别了。唯那朵从大连飘至沪上的云,它的美、真、泪一直在燃烧。 云之谓谁?宋氏艳芸。
2025.06.17
杜博:
我和宋艳芸老师相识于2023年,她作为马云乡村教师的评委老师来我校线下走访我,初始宋老师,就感受到了宋老师的魅力,文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特的乡村教师视角,都给我带来了赋能和成长。 尤其对孩子们的爱心,很让我感动,走访过程中,得知我校有特殊困难家庭的孩子,就和我们一起去孩子家家访,并为孩子们送上了爱心物资。 从本次活动相识后,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时常能收到宋老师给推荐的各种公益资源和信息。就这样我们一起又参加个火柴公益的活动。 总之,能认识宋老师是我的荣幸,是她让我重新认识了乡村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更加有力量坚持在乡村教育一线,为孩子们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2025.06.17
晁晓娟:
宋艳云老师人美也优秀,在马云乡村教师计划评比中我们就认识了,而且一起参加了火柴公益项目,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热情大方的人,并且从她的材料中,我知道她也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一个想要给孩子更多发展平台的人,一个特别实干的人,向她学习。
2025.06.16
张艺军:
我与宋艳芸老师相识9年,因拍摄国家级非遗东北大鼓传承人陈世芳老师的传承事迹,也记录下宋艳芸师徒大量非遗活动瞬间。9年间,宋艳芸老师展现出的优秀品质令人钦佩。 她人品出众,待人热情善良,周身洋溢着阳光与正能量。参与非遗传承活动时,既开朗活泼又虚心好学,每次非遗公益展示展演,她都主动兼任主持人、演职人员等多角色,全力协助团队完成任务。 在非遗传承事业上,宋艳芸老师尤为执着。学艺之路漫长艰辛,众多同门因各种困难中途放弃,她却始终坚守,成为陈世芳老师的得意门生。不仅自己深耕传承,她还在就职学校开设东北大鼓教育课,定期邀请师父授课,组织学生排练,带领参与各类展示与比赛并屡获佳绩。凭借突出贡献,今年5月,她获评大连市级、瓦房店市级东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 宋艳芸老师更心怀大爱。为支持学校东北大鼓校本课,她自掏腰包购置器材;资助师父数千元非遗传承资金;对社会上的重病困难家庭,也慷慨解囊,其善举赢得广泛赞誉。
2025.06.14
陈世芳:
致爱徒宋艳芸:以鼓为楫,渡万千星辰 艳芸爱徒: 犹记你初入复州东北大鼓门庭时,眼中跃动的非遗热忱。十多载光阴流转,你竟以惊人的毅力,不负为师所望,牢牢的掌握了这项艺术,并将这门古老艺术种进乡村的土壤,开出璀璨的花。 你创立东北大鼓兴趣小组,带着孩子们溯源传统韵律,又邀非遗匠人走进校园,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桥梁。那些晨昏不倦的教导时光,化作点点星火,终成照亮孩子们艺术之路的银河。如今听他们将《早报母恩》、《复州八景》等唱段唱得韵味悠长,看非遗薪火在校园生生不息,为师心中满是欣慰,因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身为音乐教师,你肩挑多重责任,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登上舞台。当看到他们在聚光灯下自信歌唱,我便知,你不仅教会了技艺,更用艺术赋予了他们生命的尊严。复州东北大鼓社团里自由舒展的歌声,正是你赠予孩子们最珍贵的翅膀,助他们飞向更辽阔的天地。 乡村美育之路布满荆棘,但你始终以复州鼓点为舟,载着孩子们驶向艺术的海洋。这份坚守早已超越技艺传承,成为照亮无数孩子未来的精神火炬。愿你永葆赤忱,让复州东北大鼓的铿锵之声传得更远,也愿那些被艺术滋养的灵魂,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为师:陈世芳 2025年6月13日
2025.06.13
曲娜:
我是宋艳芸老师的丈夫的妹妹,她是我的嫂子,结婚十三年,我对她的评价是优秀,上进,善良,最重要的是孝敬老人。她为人热情大方,不拘小节,很直率,也很有正义感,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对待公婆,在屯子里,是有口皆碑的,经常带着公婆出去旅游,因为她自己的妈妈瘫痪在床,无法行走,不便出行,不然就走哪都把老人带到哪里,生怕他们这辈子亏到,希望领他们多走多看,记得我听大娘跟我说过,他们老两口的衣服,都是二嫂给买的,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是。待他们甚至超过自己的父母,当然这是老人的感觉,我相信一定是两边都做到了,才有有这样的评价。还有一个细节,就是我记得,大娘说过,出门在外游玩无论谁遇到了,都会多问一句,这是闺女带你们出来的啊,大娘特骄傲,回答“哪儿啊,这是儿媳妇”,问的人都会一脸惊讶,有一次二嫂获得了一个全国最美教师奖,非要带上大爷一起去领奖,因为那时候大爷已经是肝癌晚期了,还有去哈尔滨参加传承人大会的时候,也带着他们老两口,还有一次自己自费去厦门学合唱,也带着他们一起去,老两口特别满足。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为他们能有这么个好儿媳感到骄傲,家里的人都很喜欢她,也很佩服她,希望这次教师评选她能够获奖。
2025.06.13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