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仲
候选教师
浙江省苍南县
基础信息
性别:
民族:
汉族
年龄:
41岁
教龄:
21年
学校:
宜山镇第三小学
职务: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教师事迹

2004年,吴志仲以省级优秀学生的身份从温州师范学院毕业,放弃了当时在温州市区最好窗口校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了家乡苍南宜山,此后在宜山已工作二十年有余。期间,温州市教育局也曾邀请他调任市区窗口校,也曾收到几所杭州学校的邀请,但是吴老师依旧选择了扎根乡村,追求自己内心的教育理想。

 

谈起教育理念,吴校长眼中闪烁着光芒:“让每个孩子人生出彩。”他秉持着“人人炫彩,个个精彩”的办学理念,精心构筑起了多彩课程、多彩评价以及多彩空间,为学生们的全面发展搭建起了一座绚丽的舞台。

 

吴校长带领老师和孩子着手改造校园环境,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美的载体和教育的舞台,通过“窗与四季”项目,刷新围墙、增添色彩,让自然风光得以融入校园,孩子们在四季的更迭中学会了用心去感受自然的奥秘;“榕树与秋千”的项目,倾听孩子们的声音,将他们的梦想——滑梯与秋千——变为现实;废弃车棚改造成“侯书房”,长椅旁摆满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放学等候的时光化作与墨香相伴的静谧;“田野遇见课堂”的实践,则是利用周边闲置农田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让孩子们亲手参与农作物的种植与管理,从中领悟到农耕文化的深远意义,也让他们在汗水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每一个项目都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深化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让教育的触角深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乡土文化成为滋养他们成长的沃土。

 

吴校长还鼓励老师和学生们多多参加艺术、体育各项比赛,引进民乐团、足球、武术等特色课程,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也让大家真切看到乡村教育蕴含的无限可能。学校虽然条件有限,但是处处体现着吴校长对这座乡村小学和这群孩子的良苦用心,也展现着一位扎根乡村的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情怀。

按时间顺序显示
丁善孟:
吴志仲校长放弃城市优渥,扎根苍南乡村教育廿载,用坚守诠释教育初心。他以“人人炫彩,个个精彩”为引领,将校园化为成长舞台:从“窗与四季”唤醒自然感知,到“田野遇见课堂”深耕农耕文化;从“侯书房”浸润墨香,到引入民乐、足球等特色课程,让乡土资源与多元教育碰撞出火花。他用二十余载深耕,把乡村小学变成孩子绽放的土壤,既守住了教育本真,更以实践证明:乡村教育亦可因热爱与创新,成为滋养生命的沃土。
2025.06.20
周兆亮:
乡村教育的未来,不在远方,就在每一位乡村教师深耕的脚下。有吴校长这样的坚守,我们相信,乡村不是教育的洼地,而是孕育希望的原野,我们才能为乡村孩子点亮通向未来的星光。
2025.06.20
胡碧碧:
吴志仲老师二十余载扎根乡村,以“让每个孩子人生出彩”为信念,用多彩教育实践点亮乡村校园,既坚守初心,又创新育人,尽显教育者大爱与担当。
2025.06.20
杨州:
吴志仲校长以"人人出彩"为核心理念,将乡土资源转化为教育优势,用创意改造校园环境,展现了"环境即课程"的前瞻思维。他通过四季窗景、榕树秋千、田野课堂等特色项目,让教育回归生活本真。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了乡村教育的"低投入、高产出",用教育智慧点亮了每个孩子的生命光彩,彰显了当代乡村教育者最珍贵的匠心与坚守。
2025.06.20
俞宇律:
吴志仲老师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坚守教育一线,倾心培养学生。他不仅教书,更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发展,用爱与耐心点亮了孩子们的求知之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依然通过不懈努力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广阔的未来。
2025.06.20
梁世累:
教育需要情怀和良心。吴校长扎根乡村,锐意改革,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使乡村学校焕发独特的光彩。点赞!
2025.06.20
吴碎微:
年轻有为,勇于担当。以突破传统的思维重构学校发展框架,敏锐捕捉教育前沿趋势(如信息化教学、素质教育融合),推动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创新,让学校在区域教育竞争中展现活力。
2025.06.20
陈成威:
吴校以赤诚之心深耕教育沃土,用智慧与爱点亮校园,既着眼于学生当下的成长,又锚定其未来的发展,以坚定的教育信仰和创新的育人实践,将学校打造成充满温暖与希望的成长乐园,是教育理想的践行者和传承者 。
2025.06.20
孙文光:
吴志仲校长放弃优渥机会扎根乡村教育二十余载,以“让每个孩子人生出彩”为理念,通过打造多彩校园、特色课程及实践项目,让乡土文化滋养孩子成长,用坚守与匠心诠释了乡村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情怀。
2025.06.20
欧芷晴:
吴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孩子们梦想的引领者。在资源匮乏的乡村,他始终带着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和责任感,为孩子们点亮了求知的灯塔。他不仅专注教学,还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心理发展,成为了学生们人生路上的榜样和引路人。面对挑战,他没有放弃教育的初心,用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态度,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他的努力和付出,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命运,也为乡村的未来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这样的人民教师,值得我们每个人的尊敬与敬仰。
2025.06.20
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