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News
冯路养:我和我的幸福教育
作者:冯路养 发布日期:2020-05-27

编者按:5月23日,由桂馨基金会制作的《村校的远见》系列纪录片第四部《幸福小学》通过网络直播方式首映。期间,主持人冀志伟与该系列纪录片导演陈奕腾、广东阳山香港幸福小学校长冯路养回顾和分享了纪录片拍摄背后的故事以及冯老师开展幸福教育的历程和思考,桂馨公益项目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南京市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杨瑞清结合自己对幸福小学和冯老师实践幸福教育的观察和思考进行了点评。现将冯路养老师分享内容在此刊发,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阅读、思考。


1594196963990972.jpg

文 | 冯路养 广东省阳山县香港幸福小学校长


非常感谢桂馨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把我的幸福教育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指导。我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香港幸福小学,香港幸福小学是清远市阳山县阳城镇的一个乡村教学点。二十年前,我们山区人民大量往城市迁移,山里各个学校的学生就不多了。于是,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在这个山旮旯里建立一个教学中心点,让它成为整个大山里唯一的一所学校,把山上剩下来的孩子全部集中到这个教学点上课。由于这个学校是香港幸福饮食酒楼赞助的,所以当地政府、上级部门,还有学校为了纪念他们这个善举,就把这个学校命名为香港幸福小学。


我对这个小学的理解,是从2010年9月来到这里工作之后开始的。当年我来到这个学校时,唯一的印象就是落后。不管是学校的校园环境,还是学校孩子们的学习,还是学校的文化等等。我来到这个学校之后,举办了一场讲故事比赛,这个是我们原来学校里经常会开展的活动,但在这个学校举办讲故事比赛,那时候我就觉得变得有点尴尬,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从来没有上过台,没有去讲过故事。我让他们上来讲,别说讲故事了,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问题。当时我组织了几个孩子进行讲故事比赛,在我很辛苦的训练之下,他们才敢于走上台,而且是拿着纸来读,把故事读完。从这个讲故事比赛中,我真的感到非常震撼,眼前的这些孩子,他们连讲个故事都这么艰难,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的路要怎么走?他们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之后,我开始下乡去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当我去到这些山村时,里面根本没有多少人了,大部分村庄都是空心村。当时我们遇到两个孩子在村里玩耍,我们让他们拍个照,这些孩子还算是情况好的。我们遇到的另外三个孩子满脸都是黑黑的,手啊脚啊都是黑黑的。我们就觉得看到这些孩子,就看到了这些孩子的家庭,他们其中有部分确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那时他们还没迁移出去,说明他们家庭肯定是有困难的。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些,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和在家里的情况,我心里就萌发了幸福教育的想法,我要把这些孩子教好、培养好。


后来,我用外面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来管理这些教学点的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我觉得并不合适。孩子们在系统的高强度高压作业管理下,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而更多的是一种恐惧和害怕,这样的方法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学校,教学和孩子的学业肯定是重中之重,但我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更想去学习?当时这些孩子的一个特殊情况是上学路途普遍比较远,有的半个小时,有的40分钟,还有的单程2.5个小时,他们在路途上的时间非常长。另外,家庭贫困也导致他们的家庭教育几乎是缺失的,再加上属于山区,孩子们的视野非常窄。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萌生了“给孩子们一个家”的教育梦想,之后我就努力去创建我们的幸福家园。


当时我们是八个老师亲力亲为地去建设这个校园,陪伴在我身边的七位年纪比较大的老师,他们一边给我分享学校的教学情况,一边陪伴着我建设这个学校。我们从拿锄头到其他,老师们都在不断努力地去改造这个学校。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几个老师什么都干。当时的一个教导主任和一个陪伴的老师,一直在敲这个不平整的地方,我们当时是敲了一整天,等到晚上回家吃饭的时候,几个老师拿筷子的手都是颤抖的。这是我记忆中非常感动的事情。


平时我们几个老师都毫无怨言地建设这个学校,上山下乡,想尽一切办法去创建我们这个家,为孩子们为老师们去建设一个我们自己的家园。当然,我们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后来得到上级主管教育部门的重视和帮助,我们这种行为也得到很多爱心企业、爱心个人的帮扶,他们帮助我们在学校里创建了幸福厨房,创建了幸福食堂,创建了幸福的爱心宿舍,创建了我们幸福的家园。所有生活物品,我们都有爱心人士去帮助,让孩子们在学校里安了一个家。到2017年9月,孩子们可以全部住在了学校里,有老师全程的爱心陪伴。让孩子们住在学校里,就有更多时间去学习,也可以得到老师免费的课外辅导,同时也解决了山区孩子上学路途远的这个困境,实现了我们心中一个幸福家园的梦想。当我们把这个家园建设好了的时候,作为老师,是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主管教育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帮助的。我们是在爱的关怀下的,老师是心怀感恩的,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感恩的心传给孩子们,要把这种感恩的行为传递给孩子们,让孩子们也做一个感恩的人。


2014年,我接触到传统文化教育,我把这个传统文化教育分解出来,将其中细小的一部分,即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感恩、善行这三个内容引用到学校的教学当中。我们为什么要做感恩教育呢?我觉得一个人在享受他人帮助的时候,只有感恩才能萌发更多的动力,萌发更多创造的思想,因为感恩我们才会走得更远,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相关的课程,让孩子们在心中铭记所有人对我们的帮助,家长对孩子们的帮助,老师对孩子们的帮助。


感恩和礼仪是相关的,我们的礼仪教育是比较严格一点的。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和礼仪教育的同时,还会教一些生活中的礼仪,把礼仪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运用到教学当中。这个礼仪课程中,有好多爱心人士会提出疑问,鞠躬礼在现代是否还合适?我觉得是合适的,为什么呢?鞠躬礼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讲究的礼节,至于它是90度还是45度、30度、15度的鞠躬,我们会教孩子们灵活运用。此外,我们还会带着孩子们下乡做一些义工活动,看望孤寡老人,去山上做一些善举,或者在生活中给老人给自己家人倒杯茶等等,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养成这些习惯。就像我们主管学校的一个校长和我说的,“让孩子们把这种行为习惯养成,把孩子们的这种思想做好,我相信他们的成绩自然就上来了”,这是一位校长给我的鼓励,我觉得也是这样。


我们在学校里开设了很多课程,希望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成长。学校的课程,不仅是现在的科学、数学、英语课程,我们的课程都是在校园内外结合,而且更多是要在生活当中去实践,在实践当中去学习,在学习当中去成长。我们有幸福园的种植课程教导,有厨房里的厨师培养,还有体育运动培养、外出分享学习课程、远足课程。我们在山里有一条徒步线路,在一个学期里挑选一天,带着孩子整天在这条路上走,早上六点钟出发,下午六点钟回来,整个课程都在这条路上。在路上会有环境教育、生存教育、协作教育,课程在路上去形成,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样一些课程,让孩子们能够变得更加全面,从而激发孩子们对学校的一种感觉,让孩子们感觉到在幸福小学学习是幸福的,在幸福小学学习是骄傲的,这样他们会更加喜欢学校,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自然也不会落下。


正是在这种感恩教育核心和丰富课程的教育思想下,我们的孩子都成长得非常好。其中让我最感动的是在去年12月的时候,在阳山县先进人物颁奖晚会上,对县里的一些先进人物进行集中表彰,我和两个学生一起登上领奖台,非常激动。十年的教育生涯,十年的奋斗,十年的进步,让我和孩子们站在同一高峰,这应该就是我们幸福教育最有效的一个展现。今后,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够都成长起来,一起去迎接未来的幸福,这也是幸福教育最感动、最有效的地方。感谢大家的聆听!(本篇参与校对志愿者:宣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