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News
桂馨科学教师培训(湖北襄阳)项目侧记
作者: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 发布日期:2014-11-13

   

    

科学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不再是少数人的事了);人人都必须与之打交道,因而人人都必须具有与之相应的科学素养,这已经是现代社会的每一个人“生存与发展”所不可或缺的。——章鼎儿老师

    

3天时间,3场专家讲座,2节当地老师的研究课,4节名师志愿者的研究课,来自襄阳11个区(县)的200多名科学教育工作者,还有二十余名北京、青海和湖北宜昌、咸宁等地慕名而来的伙伴,共同构成了这次桂馨科学教师培训(湖北襄阳)项目的主体。然而,三天里实际开展的内容还远不止这些。小组沙龙、科学书籍和科学实验工具箱的赠送,等等。而工作人员和参与这次培训活动的几名志愿者在幕后所做的准备工作则更多。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个目标,让这200余名腾出三天上课时间来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可以收获更多,可以不虚此行,以科学的名义。

    

(一)启动


    

这次的培训项目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资助。培训的启动仪式是在11月11日上午8:30,持续时间十几分钟。坐在主席台上的一排专家、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中只安排了两位发言,一位是襄阳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启龙,另一位是桂馨基金会的项目经理王彬。朱启龙副局长向远道而来的专家、老师们简单介绍了襄阳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科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局面,并对嘉宾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和感谢;王彬则用简短的话介绍了桂馨基金会和桂馨科学课项目,以及这次培训的安排和要求,并表示桂馨基金会愿意为东中西部科学教师搭建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做科学教师最好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二)观摩课与示范课

    

两节当地老师的研究课被安排在了培训第一天的上午,两位上课老师分别是襄阳市新华路小学的张文佳老师,和谷城县石花镇东风小学的陈中云老师。


    

张文佳老师上的这节研究课的主题是《袋子里面是什么》。课堂开始后,张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组6位同学。之后张老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个黑色的袋子,并让同学们开始动手操作:不能打开袋子,猜猜袋子里面装有什么?十几分钟后,同学们开始分组回答。有铃铛、有苹果、有土豆、有瓶子……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张老师指导同学们打开口袋一探究竟。最后,张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讨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综合运用人体的五官包括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舌头尝、用眼睛看来观察事物。


    

紧接着,第二节课开始。陈中云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研究课《地球表面的地形》。她首先让孩子们分享了家乡襄阳地区的人文、自然景点,并以此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讨论襄阳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然后借助中国各地的地形图片,让孩子们分组讨论说出图片景观所属地形以及特征。之后,陈老师进一步延伸,引导同学们了解和讨论中国地形、世界地形。

    

四节名师志愿者的研究课也分两个上午来讲。四位老师都来自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较为发达的浙江省。他们作为桂馨科学课名师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襄阳,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们分享他们的教学理念和设计。


    

温州市教研室施昌魏老师带来了《浮沉子》这节示范课。施老师为每个小组发放了一套实验材料:一瓶矿泉水,一个滴管,一个螺帽。他让每组组员用这三样材料制作一个“浮沉子”。然后观察和思考“浮沉子”浮沉的原因,并交流记录。待每小组都完成后,施老师又邀请了每个小组的组长来发言,分享小组成员在这个实验过程中的感想和收获。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景苑小学的李霞老师主讲的这节示范课从襄阳的一碗牛油面入手,让孩子们通过“刨根问底接龙”的形式自己去说出食物的能量来自哪里?进而引出动物与植物之间食物链的关系。


    

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的楼曙光老师为了让孩子们通过《指南针》这节课认识和学会使用指南针,特意为每位孩子发放了一个指南针,并在活动结束后将指南针送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可以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分享告诉身边的更多朋友们。


    

嘉兴市实验小学吴建伟老师网名“海风”,是浙江小学科学网的风云人物,为了上好《抵抗弯曲》这堂课他下了很多功夫准备,为了让孩子们充分学习这节课的设计原理,他自费准备了实验器材,包括泡沫板、优酸乳、塑料盒等。

    

六节研究课都是老师们结合科学教材,然后加入自己的设计理念,重新进行设计,备好实验器具,在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之后带给孩子们的。

    

而中、东部地区六位科学老师给孩子们带来的课程都讲完后,带给参加培训老师们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

    

老河口市孟楼小学的杜杉老师用“科学素养”来分析几位科学老师的授课。她举例说,浙江科学老师的科学素养要高些,这体现在细节方面。比如老师上课时对每位孩子的关注,邀请孩子回答问题过程中的用语,让孩子们充分探究的思路。


    

然后,六节课程在两位专家的点评下,仿佛都回到了一个起点上:存在问题,而且还不止一处。三个上午,每两位老师的科学课程讲完后,在我国小学科学界有着很高权威和知名度的两位科学专家,同时也是桂馨科学课项目特聘专家的章鼎儿老师和路培琦老师的评课成了大家最期待的环节。因为两位专家总能够从这些“成功”的课程中找出不足,并适切的指出问题所在。

    

(三)章鼎儿老师的科学课改主张


    

《科学探究活动与科学课堂改革》,章鼎儿老师连续不间断的用了三个多小时为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讲解这个问题,讲解他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知和对科学课堂改革所期望朝着发展的方向。

    

他从社会、教育和学生三方面的发展需求引出,小学科学课堂改革正是因为有了这三方面的发展需求,才会更有发展动力。“无论个人还是社会,与科学都——利害攸关。”章老师通过一个个案例和故事来分析他这样讲的原因。

    

他用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机遇;前程灿烂、前途光明、前途无限这样的连续性短语来告诉科学老师们:希望大家喜欢上科学课!因为只有喜欢,才会想着去改革,尝试去改革,才能做好。

    

而改革的方向他也一语道出:要从传统的科学教学过程转化为以科学探究活动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过程。

    

(四)路培琦老师的探究式学习

    

培训的第二天下午,主席台36个座位上的角色变了,之前一直都是学生,而这次换成了老师,参加培训的36名老师当起了学生。路培琦老师带来了他的授课内容:参与式科学探究课堂活动。


    

活动从“跳青蛙”的小游戏开始:6个人、7个座位、三男三女分别坐在两端,中间空出一把椅子,怎样“跳”,可以实现通过最少次数让两端的男、女老师座位互换一遍?6位老师尝试了几次,都用了17步。路老师说还可以更少!于是第一个探究活动就这样在游戏的引导下开始了。


    

路老师为每组老师发放一包颜色不同的6个棋子,让老师们在纸上做实验,来验证怎样“跳”步数可以更少?老师们反复尝试,终于有两组组员实现了通过15步让6个不同颜色的棋子互换了一遍位置的目标。这还没有结束,路老师随后通过数学公式的方式,将这个游戏的原理实现了公式化。


    

随后的两个活动“摆的实验”和“探究黑盒子”也同样引发了老师们的参与和互动热情。

    

以生为本,实现真正的研究,科学严谨的态度,善于总结和推理——这是老师们对这节课程学习的感悟。


    

此外,路老师还在活动最后教了学员们一个“新玩意”——制作水火箭。现场教授怎样制作,并带领老师们到操场上试放。小小的水火箭真的飞了5层楼高,引起老师们的一阵惊呼。

    

(五)后记

    

襄阳市襄州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汤首双老师为了让更多老师参与这次他称为“科学大师带来的培训”,三次通知辖区学校的科学老师们,三次增补了参加培训老师的名额,这认为这次培训水平极高,章鼎儿老师和路培琦老师都是科学界的泰斗级人物,这样的机会现在到了家门口,他不想让自己的老师们错过这样的机会。

    

宜城市南街小学的周红英老师现在更加热爱科学课了。她之前是一名数学老师,最初学校校长让她担任科学课老师教学时,她说自己很不情愿。因为其他科目的老师都受人尊敬,而科学课当时在学校里“可有可无”,学生们也不喜欢。但是经过六七年的教学,她现在的观念变了。她的经历让她看到,科学课对孩子们青少年时期的影响和改变,而这些改变首先是从她自身对这个科目认可的改变开始的。在小组沙龙环节,她把她的认识转变经历分享给了其他还在抱怨的老师。

    

桂馨科学课名师志愿者楼曙光老师在与老师们分享时用了一句“有为才有位”:只有让科学课在学校的诸多科目中发展强大起来,可以和其他科目对比,才会受到学校的重视,而这样的改变也是需要科学老师们自己去做,去实现。

    

黄集镇薛集联小的王霞老师在参加培训后仍有担忧,因为她所在乡村学校的实验器材很少,还在做兼职科学老师的她觉得自己没有足够时间去为科学课的实验做准备,这次培训给她的收获她认为主要是理念上的。科学课堂教学一定要改革。怎样改革?她也从几名优秀科学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实务技巧。

    

第一天上观摩课的陈中云老师所在的谷城县石花镇东风小学第一个获得了桂馨基金会捐赠的一套《科学教学工具箱》,因为她和其他科学老师们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克服局限、主动尝试、创新性的开展了很多科学活动,获得这批实验器材她今后的科学课堂实验中可以有更多机会提供给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了。

    

然而,这只是一个起点。

    

三天的培训很短,而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改革以及让更多的科学教师们热爱科学、投身科学的路还很长。而桂馨基金会也会在这条路上一直与这些富有科学理想的老师们为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孩子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