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News
【人民网】致力于改善乡村教育的桂馨慈善基金会
作者:指导记者 刘茸 实习记者 郭楠 祁嘉润 发布日期:2013-09-04

【导读】公益,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多伸一次手的努力。从去年春天开始,人民网用心记录一个个公益组织的坚持与贡献,期待的不仅是感动,更是参与。 
    

本期关注桂馨慈善基金会,一家脱胎于香港桂馨慈善基金,致力于在中西部省区的乡县运行资助项目、支持乡村基础教育的基金会。它于2008年11月注册成立,至去年底已在中西部40个山区县实施了209个公益项目。200余名乡村教师和45.78万名中小学生直接受益。

    

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办公间内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墙上那张密密麻麻贴满了黄色五角星的中国地图,每一颗五角星都代表着桂馨在当地实施的一个公益项目。在致力于改善乡村教育环境,为教育与可持续发展赋予灵感的道路上,桂馨已走过五年。

    
早在1999年,香港桂馨基金会就已经成立,它的发起人是香港的两位企业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金会通过对贫困地区学校进行生产性投资,建立农业生态项目获取收益,并将受益用于支持乡村教育。2008年,汶川大地震,香港桂馨基金会在支援灾区的过程中,产生了直接在大陆通过具体的公益项目支持乡村教育的想法,同年11月,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注册成立,至2012年底,基金会共在中西部17个省区的40个山区县实施了209个有合作伙伴支持、志愿者参与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公益项目。1200余名乡村教师和45.78万名中小学生直接受益。教育,特别是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是基金会关注的核心议题。
    
【“我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
    
“我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对于基金会如何开展公益项目,项目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但在基金会成立之初,他们曾陷入过迷茫,第一批资助项目就不如人意。
    
08年11月基金会刚刚注册成立,便为四川、甘肃地震灾区的学校送去了大量的书籍,可在一年之后的回访中,问题出现了。由于灾区的学校受关注程度较高,享受到的资源与支持也比较多,加之公益项目没有明确细致的实施细则,“我们去很多学校,捐助的那些书就码放在角落里,根本就没有拆封”,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怎么能让书运作起来、阅读起来,成为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思考的问题。正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与思考中,单纯的捐书活动成长为基金会的核心公益项目——桂馨书屋,科学课、乡村教师支持等一大批特色公益项目稳步有序开展,桂馨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操作细则,“受助方一定要有需求性,而且是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
    
【“我们会选择退出,但绝不是放手不管”】
    
也许因为基金会理事层多有企业高管背景,桂馨慈善基金会公益项目的运作实施也严谨而有序。无论是桂馨书屋还是桂馨科学课,亦或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每一个公益项目都制定了三至五年的实施周期,在周期内的每一个阶段,基金会都会根据实施情况和具体阶段,提供不同方面的支持,并在公益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定期回访、反馈与项目细节调整。“项目实施周期结束之后我们会选择退出,但绝不是放手不管,我们会通过回访、跟踪,了解情况”,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
    
【“是慈善更是公益”】
    
“慈善就好像地铁站内你给了乞讨的人十块钱,公益则是一种长期的,要使其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的行为”。对于一个慈善基金会,可能更多的是直接给予受助对象经济上的支持,但对于桂馨而言,这显然不是他们的根本目标。“我们希望实现的是项目伙伴或者说受助者自身能力的提升,书屋也好,科学课也好,无论是对小学生还是对学校,都是致力于他们实现自我的发展”。
    
【压力与挑战:“基金会就是捐钱的”】
    
挑战首先来自沟通。提起公益组织,人们会习惯性的想到一群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善事。但对于桂馨这样一个不公开募集资金,又不致力于组织某一特定公益活动的基金会而言,社会的关注度低、公众认识不足是必然存在的。与此同时,诸如帮助乡村地区培训骨干科学教师这样的公益项目,又需要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有良好的合作,也需要与公众进行沟通,两者的矛盾,让基金会的工作有时倍加艰难。
    
“有一次我们去一个县城的教育局,当提到我们是基金会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捐钱的,当我们说桂馨主要是关注乡村教育,希望能长远的改善教育环境时,他们更加确信我们就是捐钱的组织,只不过对象是学校。”项目负责人说。这样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但随着桂馨公益项目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实施以及人们观念认识的不断进步,加之基金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耐心宣传,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公益形式会越来越多并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
    
此外,虽然桂馨慈善基金会五年间发展顺利,但实操型的特征与非公募的性质还是让它在募资上面临较大的压力。通过负责人的介绍,记者了解到,这一类公益组织面临的募资压力主要由于,一方面募资不能面向公众,不得公开宣传,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只能通过直接联系个人或企业的方式筹集资金,募资面较之于公募型基金会窄不少,另一方面,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实施周期性长,成果又不具有显著性,容易受到公众与媒体的质疑。
    
【未来:编写科学课教材,设立奖学金】
    
“任何一个机构的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我们为什么要做阅读、要做科学课?一是结合整个教育的现状,这是一种需求,另一个也是结合我们自身优势,比如科学课,我们基金会有很多这方面的专家志愿者,有智力资源。”负责人表示,桂馨基金基金会不追求公益项目的多样、不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只希望能够在质量上做到最好,让项目真正起到实效。关于未来发展方向,他们计划在继续做好做强现有的桂馨书屋、桂馨科学课等项目之外,在五年的时间内,利用基金会科学教育专家志愿者的资源以及科学课、教室培训等项目积累的经验,编写一套系统、完全的科学课教材,进一步支持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发展。
    
为了拓展教育领域,桂馨计划与大学,尤其具是有培养科学课老师能力的师范类院校展开合作,为科学教育培养后备人才,并在大学设立桂馨科学课奖学金,鼓励大学生投身乡村学校科学课事业。长远来说,希望能够依托大学,成立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对乡村教育发展提供长久支持与智力帮助。
    

桂馨关注的是乡村教育,致力于为乡村教育寻求一条适合的道路与一种有效的模式,但桂馨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教育,它和千万中国的慈善公益组织一起,汇聚的是每个中国人的爱心,凝聚的是整个社会的梦想。



    “不只是捐赠图书”——桂馨书屋


    

【“桂馨书屋,我爱你!”】

    
这是桂馨书屋“悦读”征文活动一等奖得主河南省嵩县两河口小学五年级的钟少坤的作文题目,也是他发自肺腑的声音。在蚂蝗叮住他的腿吸血的时候,妈妈都束手无策,而钟少坤想到在桂馨书屋里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里教到,如果遇到蚂蝗吸血不要惊慌,更不要强拉蚂蝗,否则蚂蝗会断在皮肤里,轻拍周围的皮肤蚂蝗受惊就会自动松口。小坤真正从桂馨书屋里学到了能派上用处的知识,这也说明了书可以帮助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有了小坤发自内心的“桂馨书屋,我爱你!”
    
【“净手进书屋”】
    
当志愿者来到四川古蔺县一所小学的书屋搭建地时,被同时也兼任这所小学图书管理员的校长的精心准备感动了。虽然房间并不大,装修也不豪华,但门面被精心修缮,墙面粉刷一新,水泥地板也是清扫的干干净净,书屋的墙壁上贴着校长提的毛笔字,鼓励学生们“书    最让人感触的是书屋门口的一盆清水,每个进入书屋阅读的孩子都会自觉的净手,这是他们对书的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尊重。这里的孩子们不只是把书当做印刷着字的纸张,书籍在他们心中就是知识,是开启神奇科学世界的钥匙。
    
【“不只是捐赠图书”】
    
桂馨书屋创办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成为指导孩子们开阔视野、提高素养的重要平台。校长说,最重要的就是融入二字,“书屋并不希望成为一个装点的面子工程,不只是把书屋搭建起来就完事了,而是要真正使书屋投入运转,让阅读成为乡村学童课余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融入到乡村教育中。”
    
每个书屋要通过三到五年的搭建,才能最终实现脱离基金会也能良好地运行。桂馨书屋的项目运作始于书屋搭建——第一年暑假期间启动项目,由基金会将选好的适合孩子们读的书运到乡村小学,在志愿者和当地图书管理员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搭建好书屋的软硬件设施。接下来就是日常运作——在学校图书管理员老师的指导下,尽量让孩子们参与到书屋的运行里,要保证每周每个班级大于等于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平时书屋会不定期举办悦读活动,由桂馨慈善基金会和各大高校合作,组织志愿者团队来到乡村小学进行暑期悦读周活动。期间会完成新实施桂馨书屋的搭建和图书补充,以及对原有书屋项目的图书更新;并结合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指导,陪伴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的假期。此外,还需保持跟踪交流,在项目周期内,基金会将不定期赴项目学校进行跟踪回访,并通过电话、邮件与项目学校保持联系,协调解决书屋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唤醒童心”——桂馨科学课】



    乡村小学科学课老师自制的实验教具


陈耀是桂馨科学课项目的名师志愿者,他有一系列荣誉——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教坛新秀、省优秀科技辅导员,还曾受到胡锦涛、温家宝接见。然而在科学实践课上,他就是孩子们的大朋友,是总能变出神奇魔法花样的魔法师,更是寓教于乐的好老师。

    

桂馨科学课是桂馨慈善基金会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小学科学课是立意高远,培育孩子探索精神的重要课程,推广科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



    孩子们使用科学工作箱学习物理知识


科学课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一堂科学课的流程如下——老师提取实验配材,领导进行材料探究,带领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研讨达成共识。其中与常规教育相比而言最特别的就是结果并不是固定的,得出的结论都是开放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创新精神。
    

桂馨慈善基金会为科学课项目提供的支持主要是提供实验器材,提供实验教材(《走向探究的科学课》已经编写成册),进行老师的教育培训。作为科学课的成果展示,还有定期的科学课论坛和科学探索夏令营。(图片来自2012青海大通科学课活动)

   

【行走在公益路上的改变者】



   酆伟

    

2008年11月北京桂馨慈善基金会注册成立,项目经理酆伟同年就加入了基金会,历时五年,作为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一路走到今天。

    

记者见到的酆伟看上去很显年轻英俊,刚见面的人很可能把他误认为一名在校大学生,而当了解到他的工作经历之后,记者才惊讶的发现他已经年近三十,而且有着许多主管完成项目的工作经验。不知道是不是长期与孩子们接触,酆伟的身上带着一种天然纯净的气质,而他的言谈中也一直流露着朴实的公益信念。

    

大学毕业后酆伟曾从事过企业工作,相比之下,基金会的工作虽然更显清贫,但他认为这份工作带来的精神愉悦更甚,“基金会的工作可以创造更大的意义,而不是日复一日的繁琐重复,慈善工作不但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更可以帮助别人。”

    

“睡在课桌拼成的床上”

    

酆伟的工作很辛苦,他需要常常跟着志愿者团体下到乡村小学进行公益项目。乡村教育的条件简陋,酆伟和志愿者们常常需要接受艰苦环境的考验。

    

搭建桂馨书屋的时候,酆伟和志愿者们要连续十几二十个小时干辛苦的体力活儿。南方天气潮湿闷热,蚊虫蛇蚁都多,而乡村的条件又很艰苦,晚上没有地方住,就睡在课桌板拼成的简易床板上,甚至连这点睡眠都不能保证充足,因为志愿者的工作任务并不轻松,起的早睡的晚还要认真备课和进行项目工作。但他们说,这一切辛苦为了孩子们都是值得的。

    

“地震来的时候我接着睡着了”

    

辛苦的工作环境还不是全部的考验。2009年11月,酆伟在汶川进行项目。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地板强烈的抖动了起来,同屋的人反应过来,是地震!同伴连忙边往外跑边喊酆伟起来,酆伟特别淡定的翻了个身睡着了。事后他说:“如果真的地震了,跑也是跑不出去的,还不如好好休息,如果没事还要备好体力准备明天的工作。”

    

在湘西进行生态助学项目的时候,酆伟在上山路上遇到了山体滑坡。当时,硕大的石块堵住了山路,酆伟下车和山民一起把石头推下沟,山涧深不可测,石块滚下去就没了踪迹。回程路上赶上下雾,盘旋的山路转弯一个比一个惊险,开车的师傅临行前还喝了一茶缸白酒,而不大的车厢空间塞了二十个人。遇到意料之外的情况时,酆伟首先考虑的是志愿者们的安全,而只要志愿者的安全得到保障,他认为:“当地有些民风是你必须要接纳的,因为需要让当地的人们认可你,不能感觉你是个来了又走的客人,要让他们把你当成自己人,你就要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样他们才会支持你的工作。”

    

“我们要通过沟通改变人们的观念”

    

这是酆伟反复强调的也是一直在努力的目的。慈善基金会要获得大众的理解,就要先理解别人的需求,理解捐助者的想法,理解被帮助人的需求。要做到理解需要双方的不断沟通,酆伟就一直致力于通过沟通改变人们的观念。

    

他的工作需要接触很多不同的人,有志愿者,有企业捐助者,有需要帮助的孩子,有地方校长和领导。“这是一个我最近才体会到的工作中的新乐趣。” 酆伟说,因为接触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沟通方式来影响人们的固有想法,传递给他们关于公益的信念,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也可以反思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原有的看法,发现生活的意义。

    

在慈善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和互相信赖是最触动酆伟的地方。志愿者们对孩子们的无私奉献,农村教师对志愿者工作的倾力配合,乡村教育的条件艰苦并没有磨掉志愿者和乡村教育工作者的热情,反而使这些人性的闪光点更加的凸显。这些朴实的感情是在大都市中很难体会到的,大都市的人通常都为了生计奔忙,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顾及这些。而在返璞归真的乡村小学,这些渴求知识的孩子和这些朴实的乡村教育工作者,传递给志愿者们的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精神力量。

    

欢迎所有热爱公益事业的志愿者

    

桂馨慈善基金会的英文名称是“Green and shine”,意为绿色阳光。

    

桂馨基金会的志愿者正是一群来自五湖四海,但同浴绿色阳光的人。其中有大学生志愿者,有来自社会的专家名师志愿者,有在职的编辑志愿者,有英文翻译志愿者。志愿者负责的工作有书屋的搭建管理、慈善会的日常文案管理、网站运转、视频剪辑、摄影摄像、科学项目培训和公关筹款等等。公益事业不是盈利的,它和商业事业有本质的区别,同样,志愿者们参与到桂馨慈善基金会也不是为了自己本身的物质利益,他们在帮助乡村学童的同时,也在洗涤和提升自己的心灵。志愿者的出发点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对社会的回报。

    

目前志愿者的来源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报名、还有就是在各大高校进行宣传,以及在活动的过程中培育发现新的志愿者。桂馨慈善基金会说,对于志愿者的条件并没有任何苛求,只要有一颗热爱公益事业,关心爱护乡村学童的心,都可以加入到桂馨中来。桂馨拥有相当大的志愿者库,但每年的流动性也很强,许多新鲜血液加入的同时,也有一些老志愿者由于现实问题不得不离开,这也是桂馨志愿者面临的关键问题,即志愿者工作的持续性。桂馨慈善基金会热情的欢迎所有想加入的志愿者报名参加。志愿者不仅是给予了他们帮助,同时也得到了收获——自我的成长。